丹巴美食
丹巴的人都会惊叹丹巴的“三绝”:藏寨、碉楼和美女。而让我最惊叹的确实丹巴的美食
香猪腿
嘉绒语称“巴阿米”,香猪腿是丹巴的土特产品之一。境内除了河坝一带汉族集居区不做香猪腿外,其余的各个村寨都做香猪腿。到了每年的冬月腊月,家家户户宰杀年猪,取香猪腿。香猪腿是由肥猪的四条腿做成的。半扇门、太平桥、格什扎、边耳、丹东、巴旺、聂呷一带做捆香猪腿,巴底、梭坡、中路一带为了晾晒方便,把猪腿的瘦肉片去一部分,梭坡、中路一带把猪腿瘦肉厚的地方片开,但不割下来,然后在瘦肉的边沿上用木棒穿成环型状晾晒,看似罗盘。
香猪腿的吃法很随意,可以生吃,也可以煮、炖、炒。生吃就是吃生肉;煮香猪腿就是把已经干透或半干的香猪腿切成较大的块,在清水中烹煮,煮熟后切成片或用手撕成条来食用;炖、炒的方法与传统的炖肉炒肉方法一样。但香猪腿无论用什么方法吃,都有其独特的清香味。境内格什扎、边耳、丹东、巴旺、聂呷一带的群众喜食生香猪腿,每当一家人吃饭或招待客人时,大家围在锅庄旁,正中央放一精致的茶盘,茶盘上横一根香猪腿,一把刀子,众人你一刀我一刀割下来食用。小金沟一带不食生肉,习惯煮、炖、炒后食用。
猪膘
嘉绒语称“大古儿”,与香猪腿一样,猪膘是丹巴的土特产之一。境内居住在高山半高山一带的藏羌群众家家做猪膘。猪膘就是猪的肥膘做成的,一头猪砍去四个“肘肋”肉,去头和项圈后,余下的从背梁上剖开,做成两扇猪膘,在一锅开水里煮成半熟,取出后,用木棍将其撑开弄直,在露天里冻两天晚上,待基本成型后挂晒晾干。一般每户人家在藏房的二楼有固定的房间放肉,在房间内搭设一个架子,把猪膘平放在架子上,一扇重一扇。家庭富足的每年能积存一定数量的猪膘,几年后,已堆满一个房间。猪膘的食用方法各个地方有所不同,境内边耳乡一带一般吃生猪膘,每当寨子里有人家盖房、办喜事,会提前做很多火烧子馍馍,切很多块状的猪膘;当天帮忙的一人发一个火烧子馍馍、一块猪膘肉;猪膘一般不去毛,食用的时候在滚烫的茶水里浸泡一会儿,然后用刀将皮毛去掉,然后和着馍馍食用。小金沟一带有用猪膘做“墩子”肉(又称“坨坨肉”)的习俗,“墩子”肉是“九大碗”中的主菜,其做法是把猪膘切成块,放上佐料,用文火炖耙,然后一碗一碗舀上桌食用,“墩子”肉炖的时间越长就越香。境内其他一些地方普遍把猪膘煮熟切成片和着馍馍食用。
自然的清香味,后一种具有厚重的麻辣咸味。境内群众大都用腊肉做酸菜包子和酸菜面块。
咂酒
境内巴底、半扇门的上半乡、太平桥乡一带的群众喜爱煮咂酒,平日,家家都备有咂酒,亲朋间礼尚往来、人情世故都送咂酒。喝咂酒是当地的一大习俗。《章谷屯志(略)》记载了清朝后期宅垄土屯区的饮食习俗时说:“夷人(封建统治者对藏族的贬称)寨中置巨瓮或木桶,富者大铜瓶盛酒,于内植竹竿十余枝,跌坐于地互相吸饮,不杯杓劝酧(酬),无餚核(指熟食的鱼肉干果),惟各布猪膘、牛肉、‘得木鸟’(火烧子馍馍),醉饱而散”。现在,巴底乡、半扇门的上半乡、太平桥乡的大多数村寨仍然保留着这些习俗。在节日或庆典之时,在大坝子中间放一个大的坛子或木桶,里面盛满含有酒糟的咂酒,然后插入麦杆数根,众人围个大圆圈跳锅庄,口渴时依次吸之;或一人手持葫芦,里盛咂酒,在众人中依次转之;或众人盘腿围坐,传一壶咂酒,称喝“转转酒”。
青稞酒
青稞酒,嘉绒语称“阿拉”或“藏酒”。青稞酒也是青稞酿制而成的,前期的酿制过程与咂酒相同。待酒糟发酵后,不装入坛中,而是烧一铁锅水,上面放一个专门酿烧酒的木桶,木桶下半部分是空的,中部用木片隔成蒸笼心似的格子,上半部分放置酒糟,给铁锅加热,水蒸气上升后,酒糟上面不停的放入冰块,以补充水分,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,酒就从木桶的侧身处水槽中汩汩流出,这时,水槽下放一器皿盛酒。青稞酒味淡,属低度酒,男女皆可食用,是上佳的馈赠品。
酥油茶
酥油茶,嘉绒语称“茶呷加”。丹巴盛产核桃、北瓜子、麻子等农副产品,又自产酥油,所以,盛行打酥油茶,喝酥油茶是当地的一大习俗,有一句俗语:宁可三日无肉,不可一日无茶。当地人早上喝早茶,中午喝午茶,下午喝“打尖”茶,可谓一日三餐不离茶。据《章谷屯志(略)》记载:“宅垄(宅垄土屯)夷性嗜茶,晨、午、晚三餐俱以茶入锅煮十数沸,去渣,入酥油、糌粑、食盐各少许,盛以木桶”。“明正(土司)夷俗,晨、午熬茶杂以盐、酪、糌粑”。
酸菜包子
酸菜包子是以丹巴当地自制的酸菜和腊肉为包心做成的,味道酸、辣齐全,十分可口;
火烧子馍馍
火烧子馍馍就是面合匀后,把面团捏成圆形或椭圆型的大饼,烧烫烙片,然后把大饼放在烙片上正反各烙一次,之后把大饼埋入火塘中的“子毛灰”里烘烤,烤熟即成。香、麻辣具全,味道十分特别。
酸菜包子和火烧子馍馍是丹巴各族群众的一道传统美食,无论哪个时候,到哪个村寨,都能吃上酸菜包子和火烧子馍馍。
血肠
血肠,嘉绒语称“大西不布”。血肠有两种,血肠味道鲜美可口,余味无穷。是丹巴嘉绒地区的一道特色食品。境内大部分地方都有灌血肠的习俗,每到农历冬月腊月宰杀年猪时,家家灌猪血肠,并互送亲友。但各个地方风俗有所不同,境内聂呷乡、巴旺乡等地大多灌酸菜血肠;太平桥、半扇门高山半高山一带多灌猪血血肠;丹东乡一带多灌牛血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