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威文庙--铜奔马的故乡

来源:互联网 发布:2014年04月01日 作者: 人气:1360

    武威文庙,位于凉州城区东南隅,坐北向南,由三部分组成,东为文昌官,中为文庙。

    西属凉州府儒学院。占地平面呈长方形,南北长198米,东西宽152米,占地面积30096平方米。整个建筑布局对称,结构严谨,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,规模宏大,气势雄壮,明清之际被誊为“陇右学宫之冠”,是凉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圣地,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孔庙,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。

    据《凉州卫修文庙暨儒学记》碑载: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(1437-1439年),后经明成化。清顺治、康熙、乾隆、道光、及民国年间的重修扩建,逐成一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,迄今已有五百余年。该庙目前只有东、中两组建筑,现儒学院已毁,其南面的忠烈祠和节孝祠尚存,明伦堂、存诚、敬德二斋及前后附属建筑已经无存。

   现东边的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,前有山门、戏楼,后有崇圣祠,中为二门戏楼,左右有牛公祠、刘公祠。
  文庙西以大成殿为主,前有伴池、状元桥,后有尊经阁,中有灵星门、戟门,左右有名宦、乡贤祠。文庙原设有正门,面南而开,但最南端被一堵称“万仞宫墙”庄重稳健的影壁所隔,由于数百年来凉州一直未出状元,所以开正门之事也就搁置至今。影壁两侧各开小门,朝东的叫“义路”,往西的称“礼门”。由“义路”进入庙院,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。池上架一座石料拱桥,名“状元桥”。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,四柱三间,翘檐飞角。

   

    收藏于文庙,专家鉴定为东汉时期的文物,距今已跃进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。铜奔马又称“马踏飞燕”,呈发绿古铜色,马高34.5厘米,身长45cm,昂首嘶呜,奔驰向前,为了显示奔马的神勇、古代工匠大胆想象,让支撑铜马全部重量的一支后蹿踏在展翅的飞鸟上,其它三足腾空而起,既展现了奔马风驰电挚的神速,又巧妙地利用飞马的驱地,使奔马腾飞中保持相对和稳定,喻动于静,动静结合,不仅造型生动,制作精美,而且完全符合力学平衡原理,蕴含丰富的天马文化内涵,铸造技巧精湛,堪称青铜艺术之极品。今天这支有着稀世珍宝美称的铜奔马,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全国旅游标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