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穆斯林—回族

来源: 发布:2014年03月05日 作者: 人气:3620

     回族服饰
     回族的服饰具有多重作用。一是保护身体。这是人类生产、生活和生存的客观的必然需要。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服饰,夏天穿单衣,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、皮鞋等,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回族人为了防寒还戴棉帽、皮帽或耳套等。回族妇女为了防风沙还戴盖头、搭围巾等等。二是装饰的作用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回族人也不例外,这是人类美化自身的内在要求。如男子穿衬衫、套青坎肩,女子点额、染指甲,在衣服上绣花,都有装饰的因素。三是具有信仰的因素,回族人去清真寺或过民族节日,需头缠戴斯达尔、穿准白、穿麦赛袜子,妇女搭盖头等,因此回族服饰除了保护身体和装饰的作用外,还有信仰的因素,这构成了回族服饰的民俗特点。
     回族的服饰,根据性别形成了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,且男女服饰区别很大;根据年龄形成幼儿服饰、成年服饰和老年服饰,回族女性服饰分未婚服饰、已婚中年服饰和已婚老年服饰;根据地区和季节、宗教职业形成不同的服饰等。下面就男女服饰两大类中的主要服饰品目,作一概述。
     回族男子服饰
     回回帽: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,亦称“礼拜帽”,回族传统男帽,一种无沿小圆帽。回族在礼拜磕头时,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,戴无沿帽行动更为方便,遂发展成为一种服饰习俗。
     回回帽从颜色上看,通常有白、灰、蓝、绿、红、黑等颜色,有的是纯色,也有很多带伊斯兰风格花边或图案、文字的,如星月图案、阿拉伯文的“真主至大”、“清真言”等,可根据季节和场合的不同选择戴那种合适。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,冬季戴灰色或黑色。最寻常的还是以白色为寻常帽式,结婚的新郎多戴红色帽子,以示喜庆。
     回回帽一般用的确良、涤卡、棉布等布料制作,也有用白棉线钩制的。黑色是用的多为平绒、棉粘毛毡、花达呢等材料,用毛线钩织也可。此外还有用牛羊皮革制作的帽子也很受人欢迎。
     戴斯他勒:波斯语音译,意为清真寺的阿訇或教长头上缠的布。
     回族除了戴白帽外,有些也用白、黄色毛巾或布料缠头,俗有“缠头回回”之称。相传穆罕默德在早期传播伊斯兰时,头缠戴斯他勒礼拜。戴斯他勒长度一般为9尺或12尺。缠头时有许多讲究,前面只能缠到前额发际处,不能把前额缠到里面,这样不利于叩头礼拜,缠巾的一端要留出一肘长吊在背心后,另一端缠完后压至后脑勺缠巾层里。过去回族头缠戴斯达尔的较多,现在多数回族群众习惯戴白帽,清真寺里的阿訇、满拉和常去寺里乡佬们则缠头的比较多。
     回族男女都爱穿坎肩,特别是回族男子喜欢在雪白的衬衫上套一件适体的对襟青坎肩,黑白对比鲜明,清新、干净、文雅,也有很多带有精美伊斯兰图案和各种花色的坎肩,穿在身上给人感觉很利索、干练。
     回族女子服饰
     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是很有特点的。一般头戴盖头(也叫搭盖头)。
     盖头,旨在盖住头发、耳朵、脖颈。回族认为这是妇女的羞体,应该加以遮盖。戴盖头的习俗,一是受阿拉伯国家的影响。在阿拉伯地区,原来风沙很大,水源较少,人们平时难以及时沐浴净身。为了防风沙、讲卫生,妇女们自己缝制了能遮面护发的头巾。后来许多阿拉伯、波斯商人把这种习俗带到中国。二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。《古兰经》说:“你对信女们说,叫她们降低视线,遮蔽下身,莫露出首饰,除非自然露出来的,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,莫露出首饰……”中国回族女性虽然已弃用面罩,但也以头巾护头面,一般把头发、耳朵、脖子都遮掩起来,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妇女戴盖头的习惯。回族在戴盖头前,有的将头发盘在头顶,有的留把把头,将头发盘在脑勺后,戴上帽子,尔后再戴盖头。回民的盖头,无论在泉州、广州、海南等沿海地区,还是在内地,一般通常有绿、青、白三种颜色,有少女、媳妇、老人之分。一般少女戴绿色的,已婚妇女戴黑色的,有了孙子的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。戴绿盖头显得清俊娇丽;戴白盖头显得干净持重;戴黑色盖头显得素雅端正。回族妇女的“盖头”,讲究精美,大都选用丝、绸、乔其纱、的确良等高中档细料制作。在样式上,老年人的盖头较长,要披到背心处;少女和媳妇的盖头比较短,前面遮住前颈即可。回族妇女还喜欢在盖头上嵌金边,绣风格素雅的花草图案,看上去清新、秀丽、明快、悦目。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,有些青年回族女性的盖头也有了一些样式、色彩上的变化,显得更加活泼和大方。
     大部分回族女子从小就要扎耳朵眼子,七八岁时要戴耳环;同时,还喜欢戴戒指、手镯,有的还点额、染指甲等等。已婚妇女还要经常开脸,显得清秀、干净。
     回民戴戒指的讲究与土耳其、巴基斯坦、埃及等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和中国汉族的讲究相同:戴无名指上表示已婚,戴中指上表示没有对象,戴小拇指上表示已有对象还未结婚。除此以外,回族妇女还喜欢戴手镯与耳环。传说是在很早以前,有位回族媳妇儿养活着一个老婆婆,因为家里很穷,连饭都吃不饱,她就到一个商人家去打短工,给人做饭。每次和完面,这位媳妇两手都舍不得洗手,沾两手面偷偷回来洗掉给婆婆做面糊糊吃,这样可以勉强果腹。过了一段时间后,突然有一天天空中电闪雷鸣、乌云翻滚,婆婆和媳妇都很害怕,媳妇不禁忏悔不应该吃人家的东西,于是把手伸出去,把两眼一闭,想让雷劈掉算了。一声巨雷响过后,媳妇睁开双眼,发现自己的双手不但丝毫未损,而且两个手上都戴上了金手镯。从此,回族媳妇戴手镯也成了孝顺老人的象征。现在有的回族女性没金手镯的,也可以用其他材质的代替,如银手镯、玉手镯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