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角遇到江南
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
城里有园林 城外有水乡
春季里杏花开 雨中采茶忙
夏日里荷花塘 琵琶丁冬响
摇起小船 轻弹柔唱 桥洞里面看月亮
秋天里桂花香 庭院书声朗
冬季里腊梅放 太湖连长江
推开门窗 青山绿水 巧手绣出新天堂
古韵今风 天下美名扬
说不尽苏州好风光
苏州多扬眉才子,金圣叹,徐祯卿,唐伯虎,满腹才华放任自流。苏州多温婉女子,曹雪芹的林妹妹,沈三白的芸娘,与他新婚燕尔诗酒唱和于沧浪亭。
苏州没有南京的国恨家仇浮沉荣辱,没有上海的纠缠暧昧烟视媚行,只有小家碧玉般的流波宛转顾盼神飞,梦里不知身是客,一晌贪欢。
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,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发起开凿山塘,因此街濒临于山塘河,故名,因白居易的缘故,又称之为白公堤。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,西至虎丘望山桥,长约3600米,俗称“七里山塘”,据说才子唐伯虎正是沿山塘街走到虎丘才偶遇秋香,从而引出唐伯虎入华府扮书童,最终娶得美人归的佳话。
阊门,乃苏州古城之西门,通往虎丘方向。 阊门,从清代乾隆年间的《姑苏繁华图》中可以看出,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(今西中市),上有城楼,类似盘门城楼。外城门靠吊桥,瓮城为长方形,瓮城内另有套城,并还有南、北两个童梓门。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,北童梓门通北码头。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第一回中也把阊门、山塘一带称为“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”。
“吴趋自有史,请从阊门起。”这是陆机在《吴趋行》里提到苏州的第一句话。早晨的阊门熙熙攘攘,路过山塘书院,咿咿呀呀的正唱着评弹。吴侬软语,绵柔婉约煞是好听。
七里山塘,一步一景。
绵绵长长的是七里,却不是四里五里,而这七里就恰到好处的让人有浪漫的遐想,就像七夕给人的遐想一样。我不知道它的存在,但它并不屑于我的无知,静静的存在那里千年。
在山塘街街口处,有一座仿古院落,便是白居易纪念苑。白居易的石雕立像耸立在门厅正中,一侧的山塘清风廊,青石碑刻图上的是十六位与苏州,阊门,山塘有关的前贤,碑刻黑底白描,人物栩栩如生。并不算宽敞的祠堂里面陈列着一些图画,介绍着白居易在苏州的足迹,以及他为苏州人民所做的一些功绩。在矗立于大理石案台正中的白居易半身雕像后,有一副规格巨大的名为“白居易为民修山塘”的工艺精品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。梁上"济世善身"的牌匾是对其一生的很好总结。
传说相传明朝初立,话说虎丘山是由老虎镇守的,有一天狮子来到虎丘挑战老虎,要把虎丘山占为己有,老虎为保住虎丘山,请来七只狸猫(力大无比的神兽)帮忙,它们一起合力打跑了狮子并把它赶到了如今的苏州新区,即狮子山(故有狮子回头望虎丘一说)为了防止狮子再次来袭 。老虎请七只狸猫镇守在山塘街每一里路的桥头。因此“七里山塘”又有“七狸山塘”之说。
山塘街已经经历了1100余年的风雨沧桑,沿着山塘河穿过一座座石桥,河上游船画舫款款而过。
船夫的浆划过,轮起圈圈波纹,房的影便飘摇起来,光影间,或虚或实令人迷醉.
小楼白色墙面上,隐约看得见岁月的痕迹。每栋小楼,二楼都有木质的推窗,有张有合,窗栏上有万字格的雕花,款式各样,相同的是一样的古雅。
通贯桥是整个山塘的核心地带,热闹非凡。桥旁边的梅花糕的小摊子,洁白的糕上点缀着红黄粉绿的物件,朵朵似梅花绽放,十分好看。轻轻咬一口到嘴里,哇,松软香甜!
苏州的公交车站可以说是现代和古典的结合,外形是牌坊,后方的围合是由类似雕花木板的隔断。既为大众服务,又展现园林城市的特色。小巧别致,古色古香。
有种园林叫苏州
“江南园林甲天下,苏州园林甲江南。”
而拙政园,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,以其布局的山岛、竹坞、松岗、曲水之趣,被胜誉为“天下园林之典范”。
以池水为中心,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,其间有漏窗、回廊相连,园内的山石、古木、绿竹、花卉,这里的每一处都美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。
淼淼池水以闲适、旷远、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,曲岸湾头,来去无尽的流水,蜿蜒曲折、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;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,长廊逶迤填虚空,岛屿山石映其左右,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。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,加上木映花承,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,如春日繁花丽日,夏日蕉廊,秋日红蓼芦塘,冬日梅影雪月,无不四时宜人,创造出处处有情,面面生诗,含蓄曲折,余味无尽,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。
一面面古典之窗,一道道岁月之门,引领着我们走进“苏州园林”。厅堂、匾额、楹取、书条石、雕刻、装饰,以及花木寓意、叠石寄情等,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,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、文化、思想和科学信息、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。
狮子林东南多山,西北多水,四周高墙深宅,曲廊环抱。狮子林的漏花窗形式多样,做工精巧。
假山群气势磅礴,以“透、漏、瘦、皱”的太湖石堆叠的假山,玲珑俊秀,洞壑盘旋,像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。